繪畫是研究孩子發展歷程的重要線索。繪畫反映了孩子的思考,表達了他們對這個世界、社會的觀察力。研究顯示,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可以跨越發展程序,只是每個人的速度會因不同因素,而有所不同。
就有如,動作發展是從我們人體的中心,向外發展。順序會依照: 頭、軀幹、手、手指,等等。因此,當孩子可以拿出畫筆來繪圖時,就反映出孩子的發展已經發展到手指關節的步驟。這時候,讓孩子多畫圖、多寫字,就是幫助孩子動作發展的最佳方式喔!
不同時期的繪圖期
0-12歲的孩子繪畫發展可分為:塗鴉期、圖式前期、圖式期、黨群期,四個主要的階段。
塗鴉期: 0-4歲
這個時期又可以稱為「錯畫期」,年齡大約在0-4歲左右,這個時期的孩子會信手塗畫,圖像中很難找出規律,通常都是一些象徵性的符號混合在一起。
依照孩子不同圖像的塗鴉,我們又依照孩子的塗鴉期分為: 無秩序塗鴉、縱橫線條塗鴉、圓形塗鴉、命名塗鴉,四個階段。
- 無秩序塗鴉期: 0-1歲
這個時期的塗鴉基本上是孩子受到視覺刺激所產生的自然反射作用。如果我們同時提供一支蠟筆、一張紙,孩子也許會在紙張上戳戳地發出聲響,在紙張上進行敲打活動。這些敲打的動作,與其說是在畫畫,不如說是他是受到了視覺的刺激,自動的反射動作。
- 縱橫線條塗鴉期 : 1-2歲
孩子越大一點,自然反射的動作也會不一樣,這個時期的孩子會開始伸展手胳臂。因此,先前的「點點畫」的遊戲變成一段段線條。孩子會對這些動作樂此不疲,這同時也是訓練孩子大肌肉發展的最佳機會。
- 圓形塗鴉期 : 2-3歲
這個時期孩子進入了喜歡畫圈圈的階段。當孩子發現線條會轉彎,他會試著去尋找轉彎後和開始畫的線條之間的關係,他們會實驗看看彎曲的線條,最後會不會「碰」在一起。一旦孩子發現線條剛開始的點能夠和最後完成的點相碰,他們就會一直嘗試這個活動。
此時幼兒所畫的圓圈,沒有結構性的象徵涵義,是針對一個實驗性的性質來練習。
- 命名塗鴉期: 3-4歲
這個時期孩子最擅長藉圖說話,孩子會以自我為中心來表達所看到的一切。於是在繪畫中,他通常先將所知的線條畫出,像是圓圈、線條,然後找到一個名稱來命名圖像。像是: 孩子畫了一個圓,會說這是媽媽的臉,大圓形底部加上幾個小圓,他可能會說這是汽車。
圖式前期 : 4-7歲
孩子在自說自話一陣子後,原本佈滿類似圓圈圖像的畫面,將漸漸地分化,形成簡單的象形圖樣,步入下一個發展里程碑: 圖式前期。
孩子4-7歲時繪畫仍然以自我為中心,以直覺思考,而不是採邏輯性的方式表達;因此孩子的作品往往是畫出他們的內心感受,也因此孩子的畫充滿想像、創造力與好奇心。孩子常以擬人化方式,把物品加上人物的動作表情。
孩子在這個階段會以某些特定象徵似的密碼符號為內心情感表達記號,如: 愛心代表喜歡、笑臉代表開心,因此繪畫活動成為孩子自我溝通,以及抒發情緒的一種安全可靠的管道。
圖式期: 7-9歲
孩子不再只是專注自己的小天地,他們會開始留意別人的圖畫,互相比較,建立審美觀。
有些孩子甚至會懷疑自己的作品是否「真的好看」,也有可能會失去繪畫的信心。這種現象乃是正常的,這是孩子對於藝術欣賞建立後的衝擊。這個時候的家長和老師需要耐著性子,給予適當的指導、支持和鼓勵,與孩子共渡這個挑戰時刻,讓孩子能夠欣賞別人畫作,也會建立起繪畫的自信心。
黨群期: 9-12歲
這時期孩子喜歡團體生活,會區分在不同團體中的差異和相似點。也因此,孩子的畫作會明顯的將視覺觀察到的現象,區分成不同的類別,比方: 孩子畫出男生與女生時,他們就會依照男女不同的穿著、身材、五官上,有所區分,在畫作上就會有明顯特徵的不同。
這正是朝向寫實概念的第一步。經由視覺觀念,將物件分類,藉以觀察不同類別下的差異,畫圖也逐漸的突顯這其中的差異,這時期的孩子較不常使用誇張、忽略或省略的畫法,而是發展出慢慢傾向於寫實派的畫風。
仔細觀察孩子的大作,孩子畫的物品造型是甚麼?
依照孩子的發展階段,3-5歲的孩子,畫中最常出現的物體是圓形,像是太陽、花、或圓圓的動物等。基本上,孩子的物體造型,可說是由圓形演變到各個幾何圖形的發展歷程。
觀察孩子畫人的時候,最常出現就是「大頭型」人物,又可以稱為「蝌蚪人」,孩子畫人的重點是畫放在臉,這反映出孩子對人的深刻體驗,就是觀察人類的五官。
一般而言,孩子的畫作雖呈現出發展的一致性,但也存在著相當程度的個別差異。這差異性包含了每位孩子認知發展方面的差異、文化學習方面的衝擊、感覺統合方面的能力、甚至繪畫媒材的不同,均會影響此階段孩子對繪畫的不同造型表現。
仔細觀察孩子的大作,孩子畫中每個物品的空間關係是甚麼?
孩子畫作中的物體,看似隨意地分布於畫中。其實,孩子所描繪的,是一種主觀認知的空間觀,即便是物體間的大小比例,也是依照自己的主觀價值判斷。
比方說,孩子畫了獅子一家人,他們會刻意把獅子爸爸畫得比較大、獅子媽媽畫的比較小,獅子小孩畫的更小。這並不是代表孩子觀察下的結果,而是他們依據他們的主觀判斷,去將大小作排列式的擺放。
又比方說,請孩子畫出自己的教室,他們會將桌椅畫的很大,自己畫的很小,這並不是代表教室的桌椅比自己還要大,而是有可能在孩子的主觀意識中,他們認為在教室中,最重要的就是桌椅,因此他們會依照他們的主觀判斷,做出空間的排列擺放。
仔細觀察孩子的大作,孩子畫中每個物品使用的色彩是甚麼?
七歲之前,孩子對色彩的概念是以他們的偏好來著色。 由於孩子畫中的色彩應用,普遍被認為能反映出個體的情緒狀態,可以反映出孩子如何從自我中心,到對社會價值觀念認同的歷程。
5-7歲的孩子是用色現象成長的高峰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是情緒發展的關鍵期,父母可以多去觀看孩子的畫作色彩,來了解孩子的心情喔!
台北數位樂學_幼教編輯顧問_湯梓辰博士編寫。
【文章由Kizpad兒童教育平板編輯撰寫,更多精彩幼教資訊歡迎上Kizpad快樂學習粉絲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