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俄羅斯心理學家-維高斯基(L.S.Vygosky)提出,教育孩童如同建築房屋,需要在適合的地方,給予孩子鷹架;但鷹架該架在哪裡、如何架設卻是另一門學問。鷹架理論相信:兒童內在心理能力的成長有賴成人或能力較強的同儕協助,而這種協助應該建立在學習者的需求上,當孩子漸漸成長、能力漸漸茁壯,鷹架可以視孩子的需求慢慢拆除。

 

維高斯基相信人類發展分為「潛在發展區」以及「實際發展區」。「潛在發展區」是指人類對此發展還未了解,或是還未有接觸。而「實際發展區」則指人類對此發展已達精熟程度。而位於「潛在發展區」和「實際發展區」中間的區塊稱為「近側發展區」,這時孩子處在逐漸發展的階段,但這階段依舊需要他人的協助才能獨立完成,而他人的協助則是維高斯基所指的「鷹架」。

 

維高斯基主張教育者和成人應提供一個「接近全知但非全知」的情境,並適時提供協助,誘發幼兒的潛能,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他也認為教學要有效,最重要的條件是「適時輔導」,而輔導應該視孩子發展,適時拆除,讓孩子達成可以獨自完成一個任務、能力,這則是「鷹架理論」下的最終目標。

 

成人該怎麼「鷹架」孩子的能力呢?

  • 依照每個孩子的發展設計適合的學習方式,並持續評估。
  • 營造孩子樂於學習的學習情境。
  • 讓孩子可以透過合作學習。
  • 讓孩子可以在不斷嘗試中,自我發現其中道理,並多鼓勵孩子可以多嘗試。
  • 採動態評量,在教學歷程中同時評量孩子的發展。
  • 透過評量給予孩子適時幫助,如: 示範、回饋、發問、舊經驗回想,等等的方式。

 

「鷹架理論」重視社會情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認為個體對事物的認知發展來自於個體的社會文化經驗,而社會文化經驗是建構知識的標準,也因此學習就有如建房子一般,需要鷹架來支持學習者獲得精熟的階段。

 

Kizpad希望建構出每個孩子的能力,以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的學習動機,讓孩子在不斷嘗試中建構出他們的知識。每個遊戲採用動態評量的方式,評估孩子的能力,進而給予孩子最適合的協助。每個孩子的發展都會因個別經驗而有所區別,鷹架理論是給予孩子適當的支援,讓孩子能夠在輔助下,慢慢的可以學習到獨自完成任務。而如何架出適合的鷹架,這則是每個遊戲設計及教學設計,所要思考的重要議題。

台北數位樂學_幼教編輯顧問_湯梓辰博士編寫

【文章由Kizpad兒童教育平板編輯撰寫,更多精彩幼教資訊歡迎上Kizpad快樂學習粉絲團 

 

arrow
arrow

    KizLab幼兒教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