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各位父母一定有這個經驗,孩子明明在前幾年還記得的事情,卻偏偏在上了小學之後,就完全對這件事情沒有印象了? 而這些刪除的記憶,是真的被刪除了嗎? 記憶最後到哪裡了呢?

原來,這些消失的記憶,並不是完全消除,而是漸漸的成為孩子的內隱記憶。內隱記憶是人類不能察覺的記憶,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習慣化的記憶。比方: 小女孩很怕狗,但是問她原因,她說不出來,也不記得為什麼。原因可能是來自她在小嬰兒的時期被狗咬了一口,導致她的害怕記憶成了內隱記憶,她會有一種習慣、感覺,但卻說不出所以然。這就是內隱記憶。

 

究竟孩子的記憶何時開始?  

 科學家發展出了許多研究方法,去了解孩子的記憶何時開始,他們藉由嬰兒喜歡凝視一些新奇的物件,依照孩子的眼動紀錄,去檢測孩子是否對熟悉的物件有記憶。研究發現: 出生一天的嬰兒就有記憶了。

 更甚者,有些科學家還認為有些孩子在胎兒時期就有記憶了,日本婦產科曾針對三千六百名四歲孩子做研究,研究請孩子回憶起自己在母親肚子裡時的感覺。研究發現,每三位孩子就有一位孩子可以描述出胎內的記憶,像是: 「裡面很溫暖,我時常飄來飄去,轉來轉去,偶爾手與腳會撞到牆壁。」「像是掉到海裡的感覺,水暖暖的,有點鹹,有時我會喝很多喔。」(取自,池川明,2015,媽媽,我記得你)。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孩子出生後,許多孩子記得母親的聲音,以及為什麼母親的擁抱跟聲音,可以安撫孩子初到世界不安及焦慮的心情。

記憶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

在腦科學中,學習、記憶、情緒、人格、創造力,這五個能力是一個非常緊密相連的系統。記憶可以連動學習、驅動了人格發展,而許多內隱的記憶也引發了人類的創造能力。

與其他四個能力,記憶是一個客觀的存在,當人存有記憶,在大腦進行不同層次的轉化,就會成為不同的成果。因此,記憶在人類的發展有的極大的重要性,一個人為什麼會這樣思考? 為什麼會有這些反應? 常常都是來自我們的在環境中、經驗下的記憶力所影響的。

怎麼幫助孩子記憶?

孩子隨著年齡成長,對於記憶系統上的策略則有所不同。平均10%的五歲孩子、60%的六歲孩子、以及高達85%以上的10歲孩子,自己本身就已經知道用一些方式,來加強自己的記憶,如: 重複念一個字詞,或是用在另一個思考模式在解釋一個字詞,等等。

但是,孩子自己使用的這些方式真的有效嗎? Kizpad整理了一些記憶策略方式,家長可以一起跟孩子練習,幫助孩子記憶力提升喔!

 

記憶策略1: 複誦

學齡前的幼兒本身在學完一個項目後就立即複誦,但不會複誦前一個項目也不會將這個項目再累計到下一個項目複誦;而比較大的孩子就會累計前面已複誦過的項目進行重覆複誦。複誦是記憶法中最基礎的方式,學齡前的孩子正值學習關鍵期,吸收學習能力佳,因此許多東西他們只要複誦個幾次,他們就會比較容易記得了喔!

記憶策略2: 分類

幫助孩子記憶的方法,就是將同一類的物件分類,給予孩子一個系統來記憶。

研究發現: 學齡前的記憶最佳數量: 是一次給予兩個相同類別的物件做複誦,並複習之前兩個相同類別的物件。比方: 教文具的名稱,可以先教筆、橡皮擦,孩子學會後,再教尺、紙,順便複習之前的筆與橡皮擦,以此類推的一步步地訓練孩子記憶。

 當然,不同年齡的孩子對於分類的組織方式會有不同。如: 4歲幼兒喜歡以顏色來做分類、5歲幼兒喜歡以形狀來分類、9歲以上就喜歡以內容項目來做分類。這些分類的方式,不但可以幫助孩子組織化的記憶,也可以幫助孩子可以利用分類進行回朔思考,像是: 假使孩子突然忘記筆,可以提醒孩子:上次有教橡皮擦和甚麼呢? 來幫助孩子以別的物件來回朔出自己忘記的物件。

記憶策略3: 提高興趣

記憶策略,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高興趣。當一個孩子對一件事物有興趣,即便這個事物對孩子是匆匆一撇,他們還是極有可能將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牢牢記牢。也因此,許多學齡前的教育,主張提升孩子的快樂學習。就是希望當我們可以建立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時,記憶就自然而然的提升了!

記憶策略4: 記憶與記憶之間的累加

 其實,記憶是一個累加的工程。研究發現: 當孩子已經對一件事物有所記憶時,當他以這個事物在去衍伸其他的深度的學習或記憶時,他們會更容易記住新的事物。比方說: 孩子已經有記憶知道恐龍是甚麼? 接下來,當我們在教他不同恐龍的種類,他們的記憶是累加的建立上去,因此就更容易記住不同恐龍的種類了。

 

台北數位樂學_幼教編輯顧問_湯梓辰博士編寫。

 

【文章由Kizpad兒童教育平板編輯撰寫,更多精彩幼教資訊歡迎上Kizpad快樂學習粉絲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內隱記憶 #大腦 #記憶
    全站熱搜

    KizLab幼兒教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